牛人 |
|
等級:論壇騎士(三級) |
積分:6960分 |
注冊:2006-8-14 |
發(fā)表:2170(1202主題貼) |
登錄:3721 |
|
|
站在2021辛丑年的三個展望 |
又一個辛丑年來了。1901年,我們挨打;1961年,我們挨餓;2021年,我們如何能夠不挨罵,如何活得更好、更有尊嚴?
不知不覺,又是一個辛丑年。上兩次辛丑,都是中華民族沉痛的記憶。
1901年,在八國聯軍侵華的余波之下,清廷被迫簽訂《辛丑條約》。這是近代中國最恥辱的條約,向各國賠款之多、主權喪失之烈,世所罕見。
1961年,是三年困難時期的最后一年,災害依然肆虐,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痛苦。
這兩次辛丑,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國家如果不強、不富,會有怎樣的的后果。
如今的中國,早已不是當初積貧積弱的樣子。我們相信,不會再有哪個外國膽敢攻進我們的首都,逼迫我們簽下喪權辱國、掠奪民脂民膏的不平等條約;也不再會有什么災害,能夠讓我們大范圍地缺衣少食,遭受那么深重的苦難。
現在我們面臨的,不再是民族存亡、個人生死的問題,而是怎么能生活得更好,更有尊嚴——不管是作為國家、作為家庭,還是作為個人,都是如此。
那么,新的辛丑年,究竟會怎樣呢?我們能過得更好,更有尊嚴嗎?
站在2021辛丑年的三個展望,但是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種視角,以作參考。
1、猜想一:關于經濟
受疫情影響,去年全球經濟都經歷了增速劇烈下滑,主要經濟體中,只有中國仍然是正增長,其他國家的GDP都出現萎縮。
中國全年GDP增速為2.3%,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,也是新世紀以來第一次降到6%以下。
增速下降如此厲害的最主要原因,是疫情爆發(fā)初期的經濟停擺,導致一季度GDP同比下滑了6.8%。雖然第二季度就回正為3.2%,第三四季度更是又回升到4.9%和6.5%,但是由于第一季度掉落的缺口太大,所以后面三季度再拼命,也只是趕回了一部分,全年增速大幅低于原來預期的6%以上。
目前,在中國內地,除了個別地區(qū)偶然性的爆發(fā)外,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住。從全國范圍來看,生產和生活已經基本恢復正常。
去年6月以來,我在各地出差旅游,飛行3萬多公里,跑了11個城市,除了進出機場、火車站、地鐵要掃碼和測體溫外,其他行動都沒有任何阻礙。在我居住的廣州,日常生活、工作和休閑,除了出門要帶口罩以外,基本已經感受不到疫情的存在。
從消費來看,一些線下門店、商圈和旅游景點受到了影響,有些店撐不住倒閉了,或者因為客流銳減而遭受了虧損。但是疫情控制住以后,熬下來的店鋪生意基本上都在恢復。
與此同時,線上消費增加了很多。2021年才過去38天,全國快遞數量就已經超過了100億單,這比2019和2020都要快一倍,反映了中國民眾線上消費的熱情比前兩年已經暴增。
何加鹽認為,辛丑年,中國的GDP會有一波報復性的補漲,增速將達到10年內最高。這輪補漲主要來自消費的反彈和出口的增加。
在去年的疫情之下,很多消費需求被抑制,但這些需求中的一部分,并不是完全消失,而只是被延遲滿足。
隨著疫情控制得越來越好,人們終究會去滿足那些暫時壓抑的欲望。去年沒能去旅游的地方,今年會補去;去年沒能去電影院看的電影,今年會補看;去年沒聚的派對,今年會補聚;去年沒吃的大餐,今年會補吃……
雖然不是所有被抑制的消費都會補上,但是至少有一部分會。這些消費被疊加在原本按正常增速的消費上,加上“劫后余生”的慶幸感和“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個先來”帶來的“及時行樂”思潮,將帶來GDP的“報復性反彈”(類似的情況在汶川地震后四川的消費數據中也可以看到)。
從出口端來看,原本我們認為疫情會影響外貿,導致出口減少。但實際情況是,由于歐美經濟體依然處于疫情的肆虐之下,很多地方還沒有恢復正常生產,造成商品大量空缺,其中部分由中國商品來填補,反而導致了中國的出口增加。
據外貿行業(yè)的朋友反映,去年以來,廣州出口貨物的貨柜租賃價格猛漲,已經由原來的兩千美元一個漲到一萬美元一個。
主要原因是:原來貨輪把中國商品拉到歐美卸下后,會裝上歐美的商品運回中國。而現在很多貨輪到歐美卸下中國商品后,發(fā)現根本就沒有足夠的歐美商品再裝柜運回,只能原地等候,導致空貨柜大量滯留在歐美。
這一現象表明,歐美的生產體系仍然處于疫情的嚴重影響之下。對于制造業(yè)而言,很多工廠一旦停產或減產,留出的市場空間被中國占據之后,就很難再搶回去。
體現在數據上,就是2020年盡管疫情和貿易戰(zhàn)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貿,但中國的出口總量仍然逆勢增長了4%,而進口則萎縮了0.7%。這使得貿易順差的增幅高達27.4%,為5年來最高。
但是,我們也要意識到,貿易順差增加對于中國企業(yè)是好消息,對外國企業(yè)卻是壞消息。預計歐美都會采取一些措施來平抑不斷擴大的貿易逆差,所以不能指望貿易爭端會比特朗普任期內少。當然,這些措施只能減少中國的部分貿易優(yōu)勢,而不能改變整個大勢,預計辛丑年中國的出口還會繼續(xù)增加。
2、猜想二:關于生意
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(fā)現,互聯網巨頭之間的競爭在這兩年日趨加劇。不管是電商、視頻、社交、資訊、社區(qū)生活、出行還是手機終端,每個領域的爭斗都進入了白熱化狀態(tài)。
究其原因,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流-量紅利已經到頂。
中國網民總數約10億,這是所有APP共同享用的最大的流-量池。由于不是所有網民都會成為某些APP的用戶,所以除了微信這樣的超級國民應用外,其他APP,在中國市場能達到的最大用戶數,一般在4-7億之間。
當智能手機和3G/4G剛剛推動移動互聯網進入爆發(fā)階段時,每個領域都有從零到億級的增長空間。但是現在,電商、視頻、資訊類APP早已進入了6億級別,社區(qū)生活和出行進入5億級別,而社交更是已經達到10億級別。
這意味著,在各個領域,巨頭們都即將到達、或者已經到達自己能沖到的最高點,每年用戶總數的同比增長速度,將由以前的三位數下滑至兩位數,再到個位數,最后不再增長。
以下是何加鹽畫的“中國移動互聯網主要產品用戶典型增長曲線”。你可以去查一下,淘寶、京東、拼多多、微博、微信、今日頭條、抖音、快手、B站、美團、滴滴等的增長數據,基本上都符合這個趨勢。
流-量見頂,會帶來一系列問題。
對互聯網巨頭而言,其運營的重點,將由原來的“憑技術和模式創(chuàng)新來獲取流-量”,變?yōu)椤皬母偁帉κ帜抢餇帄Z流-量”和“盡快將流-量變現”。
以前,這些巨頭憑著技術創(chuàng)新和模式創(chuàng)新,發(fā)掘新的使用場景,比較容易帶來用戶的指數級增長,公司的業(yè)績指標容易完成,對投資人很好交代,也有條件與競爭對手和平相處,對員工相對大方,對商戶和用戶的吃相相對好看。
但是現在用戶增長速度銳減,投資人的抱怨來了,管理層的壓力增加了,前方還未挖掘的流-量已經所剩無幾。巨頭們能做的,只能是從競爭對手那里虎口奪食,從員工那里爭利,從商戶那里收取“壟斷稅”、“過路費”,從用戶那里“割韭菜”。
因此,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:巨頭們之間攻擊友商的言論和行為增加了,各種從前不屑的下三濫手段也都使出來了;996愈演愈烈;平臺的坑位費越來越貴;用戶受到的騷擾、忽悠和盤剝也越來越多。
對于依靠巨頭而生的商戶(例如在百度和抖音等投放廣告的企業(yè),在淘寶和拼多多等賣貨的商家,在美團和餓了么等做生意的餐館)而言,流-量見頂就意味著流-量越來越貴。流-量越貴,就意味著商戶的利潤越薄,到最后,只有少數能賺取暴利的玩家才能生存下來。
所以我們會看到三種現象:
第一,部分商家因支付不起流-量費而倒閉,或者雖然還苦苦撐著,但是對平臺怨聲載道;
第二,部分商家雖然活下來,但一算利潤,實際上等于在為阿里、京東、拼多多、百度、美團、字節(jié)跳動、騰訊等平臺打工,自己只能賺個辛苦錢;
第三,價廉物美的優(yōu)質商家會越來越少,而“割韭菜”謀取暴利的商家越來越多,我們在網上能搜索出來的信息越來越劣質,看到的廣告越來越low,享受的服務和買到的商品要么越來越貴,要么越來越差。
對于用戶而言,我們已經從最初使用這些APP的驚喜變成了無奈。
剛開始,它們界面清爽無廣告,客服熱情友好,平臺給我們發(fā)各種補貼。到后來,它們的廣告越來越多、越來越長,除非你花錢買會員;它們的客服越來越套路和敷衍,你反饋的問題常常無人理會;它們的補貼早已沒有,價格一提再提,甚至有些還利用大數據“殺熟”。
遺憾的是,在沒有新的革命性技術出來之前,要跳出當前這個紅海殘殺的局面,幾乎是不可能的。流-量只有這么多,誰都要生存,如果不能一起做大蛋糕,就只能互相爭搶。
互聯網巨頭想要突圍,只有三個方向:
第一個是出海,突破10億天花板的限制,面向全球用戶,這是阿里、字節(jié)跳動、滴滴、小米等在走的方向;
第二個是發(fā)掘還沒有被移動互聯網覆蓋的新的使用場景,向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搶食,社區(qū)團購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;
第三個是加強研發(fā),爭取比別人快一步創(chuàng)造或趕上新的風口,這是阿里、騰訊、華為等大力搞研究院,爭搶科學家的原因。
3、猜想三:關于輿論
在剛剛過去的庚子年,偏紅的言論已經很明顯地成為了社會輿論的主流,這和幾年前“公知”言論流行,形成了鮮明的對比。
這一變化趨勢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原因:
一是中國經濟發(fā)展成功帶來的必然。
原來“公知”言論之所以有市場,最關鍵原因,還是因為中國的發(fā)展確實還不如發(fā)達國家。沒有經濟實力,人們的生活水平就比別人低;照顧弱勢人口、發(fā)展民生事業(yè)、處理社會矛盾能利用的資源就比別人少。這就無怪乎人們對本國有諸多不滿,對發(fā)達國家充滿向往,并且很多人把這種向往從經濟折射到制度和文化。
現在,隨著中國漸漸趕上來,原來的差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迅速縮小,有些地方甚至已經超過發(fā)達國家,所以老百姓對發(fā)達國家的經濟和制度神話已經“祛魅”。自然而然地,覺得“發(fā)達國家不過如此,中國也還不錯”的想法越來越多,國民也越來越自信,“公知”言論的市場自然就會萎縮。
二是疫情防控的強烈對比。
在疫情剛剛爆發(fā)之初,我們也經歷過一段時間的混亂和迷茫,也有過很多抱怨,那時很多人認為中國不行,如果換了發(fā)達國家就不會這樣。
結果后來發(fā)現,發(fā)達國家在準備時間如此充足的情況下,居然還是防不住病毒的蔓延。美國累計確診人數近3千萬,死亡人數近50萬;歐洲國家也不遑多讓,英國、法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主要國家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都遠超中國。
自從中國基本控制住了疫情,讓社會生活與生產基本恢復正常,而其他主要大國應對疫情依然毫無章法的時候,中國社會整體的“三個自信”程度就空前提高,“公知”原來宣揚的那一套受到了大部分網民的質疑、嘲笑或者無視。
三是輿論攻防態(tài)勢的變化。
美國一直以來對中國的意識形態(tài)進攻是非常強勢的,有大量的經費和人員在干這些事。由于網絡社會總體上是去中心化的,在這樣一個“烏合之眾”的生態(tài)里,有組織、有資金、有渠道、有先進經驗的勢力,并不需要花費多大力量,就能策劃一次又一次的輿論攻擊。在奧巴馬任期內,這種攻擊是非常有效的。
但特朗普上臺后,大幅削減這一塊的經費和人員,除了他自己在推特上叫嚷以外,原本美國明里暗里資助的輿論戰(zhàn)基本上偃旗息鼓。而失去了策源地、組織者、經費支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氛圍和環(huán)境,原來附和、響應、傳聲的群體就變成了一盤散沙,無法形成一股持續(xù)性的強大力量。
再加上國內也加強了對輿論的管理,很多原來有較大影響力的某類人士已經無法在國內網絡生存,只能局限于小圈子自嗨或者到海外平臺發(fā)聲,基本上失去了在國內輿論場呼風喚雨的能力。
基于以上種種原因,我們可以看到,在微博、公眾號、今日頭條、抖音、快手、B站、知乎等各個主要的內容平臺,偏紅的言論都成為了主流。
但是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(xù)下去嗎?
何加鹽認為,雖然整體上輿論向紅色發(fā)展是不可逆轉的趨勢,但是在辛丑年,依然有可能經歷比較大的反復。就像2008年曾經發(fā)生過的一樣。
當時,從3月中旬起,國際上對中國大肆造謠抹黑,又出現了火炬搶奪等事情,國民情緒倍感屈辱,形成了一種同仇敵愾的氛圍;而5月地震的悲情及舉國救援的悲壯,又讓大家深切感受到血濃于水的凝聚力,默哀后的人群高呼“中國加油”,就是最好的體現;到8月,奧運會成功舉辦,開幕式的盛典加上金牌的豐收,讓民族自豪感和對國家的熱愛達到了高潮。
那個時候輿論的紅,一點都不比現在差。但是很快,隨著三聚氰胺事件的爆發(fā),一夜之間情況就發(fā)生了逆轉,到溫州動車事件又形成了一個反面的高潮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“公知”言論大行其道,整個網絡幾乎成為批判中國、推崇外國的平臺。
所以我們可以看到,輿論的發(fā)展形勢是很快的。在一個大的潮流中,也會有各種反復。
其實,我們現在回頭看一看去年疫情剛剛爆發(fā)時的網絡言論,可以發(fā)現也是以負面的居多。直到四五月份,中國疫情控制住,發(fā)達國家疫情蔓延開,才逐漸演變成現在這個局面。
當前整體向紅的網絡輿論潮流,在辛丑年有可能會被兩個因素所影響。
從內因來看,隨著流-量見頂而到來“內卷”,意味著不同群體之間以及群體內部,資源爭奪會加劇,表現出來就是社會矛盾更容易激化和爆發(fā)。如果發(fā)生類似三聚氰胺事件那樣的重大社會事件,當下的輿論局面就有可能被打破,在一段時期內走向另一個方向。
從外因來看,美國已經完成了政府換屆,換上了高度重視意識形態(tài)的民主黨政府。原本已經中斷了四年的經費、組織、渠道等又會接上,新的意識形態(tài)項目又會推出。中文網絡上原本一盤散沙的某些群體,又將有了主心骨和方向指引。所以在輿論場上,種種批判、反思、抹黑、詆毀或者攪渾水的言論又會沉渣泛起,形成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。
實際上,這一個多月來,我們已經可以在網絡上感受到一些細微的變化。各種以“揭露黑幕”為表,以“帶節(jié)奏”為里的言論,顯多了起來。
辛丑年,我們看到的網絡輿論會更加復雜,各種引起全網討論的輿論事件會大量增加,反轉再反轉會一再出現,不同立場和觀點的網絡對立會更加嚴重。
對于普通網民而言,當我們面對這樣事件時,最好是更全面、更耐心地了解盡可能多的一手信息和權威信息,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帶到溝里而不自知。
當然,由于中國發(fā)展的基本面在這里,疫情防控的中外不同答卷就擺在這里,輿論趨紅的大趨勢是不會變的。中國人會越來越愛國,越來越具有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,紅色的底色已經寫進了90后和00后的血脈。
不管在中國做什么生意的人,都需要把這一點記在心里,那就是:尊重中國人愛國熱情的公司會越來越吃香,傷害中國人感情的公司會越來越寸步難行。
4、總結
有人說,中國人這一百多年來,就是在致力解決“不挨打、不挨餓、不挨罵”這三個問題。
120年前的辛丑,我們還在挨打。后來經過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(zhàn),我們趕走了侵略者,建立了新中國,打了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,有了“兩彈一星”,終于解決了不挨打的問題。
60年前的辛丑,我們還在挨餓。后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勞作,我們勒緊褲腰帶建立了自己的工業(yè)體系,搞了改革開放,發(fā)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,終于解決了不挨餓的問題。
現在,又一個辛丑來了。我們已經不再挨打,不再挨餓,我們現在想要的,是過得更好、更舒心。
今天我談了經濟、生意和輿論三個猜想,正是為了回答我們能不能過得更好,更舒心的問題。
辛丑年,我們的經濟會報復性地補漲,這對我們是好消息;
但是由于流-量已經到頂,生意也會更難做,競爭會進一步加劇;
在輿論上,我們的自豪和吐槽同在,加上外因的擾動,會呈現一種復雜的局面,但是整體上是往更自信的方向走。
我們每個人的幸福,與國家的總體發(fā)展形勢、行業(yè)競爭態(tài)勢、以及每天進入我們腦海中的信息都息息相關。
希望我的三個猜想,能幫助你更好地了解這一年的大勢,降低一點因不確定性而帶來的焦慮。
何加鹽/文
中國對蓬佩奧28人實施制裁有什么用?特朗普為何不在中制裁名單?
為何發(fā)達國家不怕美國強大,卻擔憂中國復興、拋出中國威脅論呢?
怎么看人民日報《善待你所在的單位》?
中美博弈的根本,是實業(yè)資本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較量!
鵝城的終極秘密,黃四郎的誅心利刃!(讓子彈飛,你肯定沒有看懂!)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