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人 |
|
等級:論壇騎士(三級) |
積分:6960分 |
注冊:2006-8-14 |
發(fā)表:2170(1202主題貼) |
登錄:3721 |
|
|
衛(wèi)星Wi-Fi 覆蓋全球是個什么鬼?有可能實現嗎? |
近日,有媒體報道谷歌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,“已將6顆衛(wèi)星送上太空,今年也會陸續(xù)有60枚類似的衛(wèi)星升空……向全球提供無死角的網路覆蓋向全球提供無盲區(qū)、無死角的免費無線網絡服務,任何人不管身處高山、大漠、極地還是海洋,只要手持一部價值不過數十美元的中繼轉發(fā)器,即可上網。”
該消息發(fā)布后,有人評論,“墻要倒了”、“三大運營商要完”,更有人聲稱,“這是件大好事,虛擬世界就是要絕對自由”。然而實際上,該新聞很有可能是假新聞,而且谷歌所謂的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的實際效果恐怕很難達到其宣稱的水平。
很可能是"假"新聞
“搭載6顆Google衛(wèi)星的火箭于美國西部時間3月27日4點30分升空,谷歌計劃將在今年發(fā)射60顆衛(wèi)星”,這個消息也僅僅出現在中文媒體,歐美媒體鮮有此事的相關報道。因此,筆者推測,所謂“谷歌發(fā)射6衛(wèi)星,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”很有可能是假新聞。但是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確有其事。
2014年,據《華爾街日報》報道,谷歌計劃花費超過10億美元來部署數百個近地軌道衛(wèi)星,為全球偏遠地區(qū)的居民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。該衛(wèi)星WIFI項目負責人是格雷格·維勒——雷格·維勒是O3b Networks公司創(chuàng)始人,O3b Networks公司是一家全球衛(wèi)星服務提供商,以租用衛(wèi)星的方式,為新興市場的電信運營商、互聯網服務提供商、企業(yè)及政府客戶運營新一代衛(wèi)星網絡。在2014年O3b Networks公司曾就計劃以12顆在中地球軌道的衛(wèi)星提供網絡服務,并計劃于2018年向太空發(fā)射648顆衛(wèi)星,以提供更快速、范圍更廣的互聯網接入服務。
可以說,谷歌衛(wèi)星通信方面是缺乏技術積累的,要推進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,恐怕很大程度上要仰仗雷格·維勒等專業(yè)人才。不過,谷歌和雷格·維勒相處的并不好,雷格·維勒在上任數月后就離職,而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進度也異常緩慢,不排除該計劃已經處于僵尸狀態(tài)。
什么是香農定理
筆者認為,即便谷歌將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做成,也很難達到當年宣稱的水平,原因在于香農定理。
1924年,奈奎斯特針對無噪聲的理想信道,提出了奈奎斯特定理,并指出當所有其他條件相同時,信道帶寬加倍則數據傳輸速率也加倍。但實際上無噪聲的情況是不存在的,因此奈奎斯特定理只能用來計算理論值。
1948年,香農針對存在噪聲的情況,基于奈奎斯特的技術成果,明確了在有隨機噪聲干擾的情況計算信道最大數據傳輸速率。
香農定理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則是:
C=W*log2*(1+S/N)
其中C是可得到的傳輸速度(空口速率),W是帶寬(一般信道都有一個最高的信號頻率和最低的信號頻率,只有在這兩個頻率之間的信號才能通過這個信道,這兩個頻率的差值就叫做這個信道的帶寬。比如最高頻率是900Mhz,最低頻率是880Mhz,那么帶寬就是20Mhz),S是平均信號功率,N是平均噪聲功率,S/N也就是信噪比。
也就是說信息傳輸速度與帶寬和信噪比成正比,但是由于帶寬非常寶貴,資源有限,且功率不可能無限大,因此信息傳輸速度會有一個上限。
恰恰是香農定理的客觀存在,導致谷歌的衛(wèi)星WIFI不可能具有普適性,只能小范圍使用;現有的手機也無法接入衛(wèi)星WIFI。
普通手機無法接入衛(wèi)星WIFI
谷歌全球免費無線網絡本質上是把WIFI熱點裝到近軌衛(wèi)星和無人機上,并用180顆衛(wèi)星完成全球覆蓋。
但是WIFI技術源于計算機網絡技術,本來就是基于近距離通信場景設計的,在實際使用中,如果距離足夠近,在有限功率的情況下能夠取得比較好的信噪比(發(fā)射功率不變前提下,距離近可以降低信號衰減)。但是如果在功率有限的情況下,且距離較遠,比如海平面和近軌人造衛(wèi)星的距離,那么,信噪比就會很糟糕,而根據香農定理,就不可能實現可靠的傳輸,而這也是為什么WIFI覆蓋范圍非常有限的根源。
無法做到普適性服務
根據香農定理,若要提高傳輸速度,要么提升頻譜帶寬(公式中的W),要么提升信噪比(公式中的S/N)。但是頻譜資源是非常寶貴,且非常有限的,加上功率不可能無限制增強,必然導致信噪比也是受限制的。
因此,根據香農定理,無線傳輸速度也會有一個上限,而有限的資源面臨龐大的用戶,自然會導致WIFI信號用的人一多就卡,甚至會出現無法接入的情況——在機場、賓館、大禮堂等公共場所,經常遭遇公共WIFI始終難以接入,或雖然接入,但堪稱龜速的情況。同樣的情況也會出現在蜂窩通信中,而這也是無線通信不適合大數據量傳輸的根本原因。
只適用于地廣人稀的場景
從實踐上看,現有的衛(wèi)星通信根本不可能像LTE那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通信需求。
以摩托羅拉當年悲劇的銥星計劃、Outernet和歐洲商用衛(wèi)星通信為例。
銥星移動通信系統(tǒng)采用66顆功率為1200瓦衛(wèi)星,等于是將地面蜂窩移動電話系統(tǒng)搬到衛(wèi)星上。受之前提到過的客觀條件的限制,當初的銥星移動通信系統(tǒng)最多只能滿足50萬用戶的語音通信(僅僅是語音通話)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實際用戶遠遠達不到這個數字,用戶少就意味著收益低,加上巨大的研發(fā)費用和系統(tǒng)建設費用(銥星系統(tǒng)耗資達50多億美元,每年光系統(tǒng)的維護費就要幾億美元),使銥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,最終不得不申請破產,由美國軍方當了接盤俠。
無人機提供WIFI熱點不現實
除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外,谷歌還有Skybender項目,旨在用太陽能無人機做WIFI熱點提供服務,不過這個項目同樣不現實。
在2014年,谷歌收購了當時還只有20名員工的泰坦航空航天公司致力于開發(fā)無人機,谷歌宣稱除使用衛(wèi)星外,還會采用無人機提供WIFI熱點。同時,泰坦航空航天公司表示,“正致力于研發(fā)一種蜻蜓形狀的無人機,新機型兩翼將采用太陽能面板充電,型號命名為Solara 50,機翼約164英尺,比普通波音767稍大……該無人機以太陽能為動力,能在海拔20千米的飛行高度持續(xù)飛行5年之久,可通過專業(yè)通信設備實現每秒1千兆字節(jié)的速度,將為偏遠地區(qū)普及寬帶連接提供解決方案,并使得網速遠超多數發(fā)達國家的現行寬帶速度……預計在2015年將這一計劃首次付諸商業(yè)運作。”
雖然泰坦航天航空公司言之鑿鑿,但實際上,若要走到其宣傳的性能水平,要克服諸多問題
正是因此,像谷歌等一批公司,雖然會頻繁炒作高科技概率,也確實會投入真金白銀做研發(fā),但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和盈利能力的水平非常低——660億美元的利潤收入中有90%為廣告收入,和Intel、微軟等真正腳踏實地、注重實業(yè)搞科研的科技公司形成鮮明對比。
其實,谷歌腦洞大開的科研項目還有很多,雖然不乏像阿爾法狗這樣取得階段性進展的項目,但最后不了了之的項目也多,國人完全沒必要對谷歌宣稱的每一項所謂“會改變未來人類生活方式的黑科技”太當一回事,更沒有必要聽風就是雨,對洋技術頂禮膜拜,為一些未經證實的消息“歡欣不已”。
不過人類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新很多也出于各種偶然的嘗試,即便全球免費無線網絡(Wifi)覆蓋計劃最終流產,或建成后也只能在地廣人稀的地區(qū)使用,以及小范圍內使用,其敢于探索的勇氣確實值得肯定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