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gzx1 |
|
等級:論壇騎士(三級) |
積分:2372分 |
注冊:2009-5-20 |
發(fā)貼:723(425主題貼) |
登錄:1098 |
|
|
時代變了,高考勵志故事還能流行多久? |
每年的暑期,都會傳來一些勵志故事,并流傳甚廣。
這種季節(jié)性發(fā)生的故事,來自于高考個別“困難”的孩子,因為高考的成功,成為媒體報道的對象而“一戰(zhàn)成名”。
今年,在“沒有狀元”的情況下,我還是讀到了三個高考勵志故事。
安徽安慶一個女孩,2019年因為患白血病休學,今年參加高考獲得了超過一本線164分的好成績。
還是安徽,一個16歲時因車禍而截肢的男孩,今年高考拿下了684分的成績,有望進入清華。這個曾經(jīng)的農村“留守兒童”,不僅沒被環(huán)境“淘汰”于求學的路上,也沒有被截肢的不幸所打倒,感人至深。
湖北襄陽26歲的外賣小哥,考了623分,簡直給全國送外賣的小哥們“長了臉”,美團迅速決定給小伙子1萬元的資助。這位小哥在2013年就曾考上重點大學,但因掛科在2017年讀到大三時被學校“清退”。讓個背景讓這個故事有了一層教育意義——在哪里跌倒,還可以哪里爬起,以及,回頭是岸,人生可以“重來”。
這三個故事具有勵志故事的共同點,首先要有不幸的遭遇,其次要有不屈于不幸的行動,最后要有成功逆襲的結果。所謂勵志,就在于將幾乎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做成吧。
反過來說,如果王思聰考上了全世界最好的大學,顯然沒什么勵志性可言。不要說富豪之家的孩子,就是一線城市普通人家的孩子,考上一所重點大學也沒有什么令人“感動”的地方;較高的錄取率,較低的分數(shù)線,考上好大學是正常的,考不上則簡直丟人。
我還記得2018年的一個高考勵志故事,河北一位姑娘以707分的成績考上了北大中文系。然而更讓她受關注的則是她的一篇名為《感謝貧窮》的作文,她講述的家境環(huán)境催人淚下,而她沒有被那種環(huán)境所吞噬使得她更加閃光。那種苦難與成功之間的強烈反差,使得她的故事成為當年的“最佳”高考勵志故事。
你看,這些真實而感人的故事,就像曾經(jīng)流行的武俠小說,或某些人熱衷于編造的心靈雞湯,都是有“套路”的,給人一個邏輯——經(jīng)歷不幸,是成功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顯然,這不符合普遍情況。普遍的情況一定是,考上大學的孩子尤其是重點大學的孩子,家庭條件較好,沒有經(jīng)歷過“苦難”或“不幸”的才是大多數(shù)。然而由于這些孩子的經(jīng)歷不具備“新聞性”和“勵志性”,難成故事被傳播——人們對這個真相心知肚明,所以,城里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家庭,不僅不遺余力地給孩子創(chuàng)造優(yōu)越的生存環(huán)境,而且還要給他們報各種培訓班。
不會有家長看了“感謝貧窮”的勵志故事后,給孩子弄一個“貧窮”的環(huán)境激勵孩子上進。相反,這些具備了一定物質條件的家長,陷入了如何給自己孩子更多更好的焦慮之中。他們擔心孩子未來不能留在現(xiàn)有的“階層”,而且希望孩子將來比自己更出色——他們中的很多人覺得當年自己通過讀書改善了命運,因而成為了“雞娃式”家長,卻忽略了一個真相:他們當年之所以能通過讀書改善命運,是因為他們趕上了一個可以通過讀書改善命運的時代。
讀書永遠有用,但大學文憑改變命運的年代過去了。
基于這種認知,如今我覺得那些高考勵志故事恐怕已經(jīng)不再具有普遍性意義。我覺得,這些勵志故事中的孩子,他們將來拼的不再是學歷。二三十年前,一個普通家境的不錯大學畢業(yè)的學生,找一份體面的工作,然后靠自己奮斗成為一個中產(chǎn),是大概率事件。現(xiàn)在同樣條件的畢業(yè)生,難度要增大很多很多,甚至在大城市生存下去都比較困難。
寫到此,我就去搜索了一下2018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那位河北女生,發(fā)現(xiàn)她已經(jīng)從北大考入軍營了。我為她的這個選擇點贊,往高尚處想,她找到了一個報效國家的好途徑,往庸俗處想,她不必擔心畢業(yè)后的各種麻煩了。
過去數(shù)十年所謂的機會多,很多人通過讀書從底層奮斗到了中產(chǎn),只不過是因為當年“讀書人”太少而已,就突出了當初的大學生的優(yōu)秀。同樣,現(xiàn)在一些年輕人擁有很好的學歷卻選擇“躺平”,也絕非他們不優(yōu)秀、沒志氣。大多數(shù)人,其實是被時代塑造,什么樣的年代有什么樣的活法兒。
因此,用舊時代的成功經(jīng)驗去鍛造現(xiàn)在的孩子,很可能是刻舟求劍。即便撈上來一把劍(諸如一張很好的文憑)很可能只是一個工藝模型,而不是一把鋒利的武器。
有個朋友就放棄了對孩子有太高期待。他已經(jīng)“想明白了”,孩子未來不愁房子住,隨便有個普通的工作就行了。他的計劃是,給孩子準備幾百萬的存款,然后教會他最基本的理財方法……
我覺得這想法也挺好的:不跟窮人家的孩子搶學位,放棄雞娃讓孩子有個快樂的學生時代,不加劇內卷和固化社會階層,不讓自己為了孩子的未來焦慮、生理和心理都平緩一些……善莫大焉。
事實上,孩子的未來是難以被規(guī)劃的——由于我們無法知道2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,因而今天的家長給孩子規(guī)劃的路徑基本上都是一廂情愿、刻舟求劍。
未來不可知,從而讓人焦慮,而正因為未來不可知,可以倒推出,焦慮其實并沒有多大用。
今年不讓說狀元了,其實,讓炒恐怕慢慢的也沒多少人看了。
|
|